9月18日消息,AI編程工具開發商Blacksmith宣布完成1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100萬元)A輪融資,本輪由谷歌風險投資(Google Ventures,簡稱GV)今年5月,谷歌風投還參與了該公司的種子輪融資。
投資方還包括分布式數據庫公司Cockroach Labs首席執行官斯賓塞·金博爾(Spencer Kimball)與Sentry(美國應用程序性能監控獨角獸企業)聯合創始人大衛·克拉默(David Cramer)。
Blacksmith博客顯示,本輪屬于“結果導向”的加注,公司將繼續擴張其面向GitHub Actions的高性能CI/CD(一套讓軟件自動構建、自動測試、自動部署的流程)云服務。
Blacksmith成立于2024年1月,核心產品是可替代GitHub Actions(可幫助開發者在代碼倉庫中定義、構建和執行工作的自動化工具)的CI/CD平臺,核心亮點是運行在高性能游戲級CPU的裸金屬服務器上,通過一行配置即可從現有工作流切換。平臺宣稱可把軟件的CI/CD速度最高提速約2倍、緩存下載最高快4倍、Docker構建最高快40倍,并在部分場景將算力成本最多降低至75%。
?Blacksmith由阿迪提亞·賈亞普拉卡什(Aditya Jayaprakash)帶隊,其核心創始團隊來自滑鐵盧大學,均曾在分布式數據庫公司Cockroach Labs和電商平臺 Faire從事大規模系統開發。值得注意的是,該團隊今年初僅4人,如今已擴張至11人。

創始人團隊
根據Blacksmith披露,其目標客戶群為500人以上研發團隊。自5月以35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以來,Blacksmith客戶規模突破700家,覆蓋Ashby(招聘ATS,部署頻率翻倍,算力成本下降約75%)、向量DB創企Chroma(測試速度提升約2倍,CI成本下降約50%)等。
業務增長方面,公司年化經常性收入(ARR)已自2月的1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10萬元)增至3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488萬元),增幅達250%。基于當前趨勢,Blacksmith計劃在2025年底將之翻倍至7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975萬元)。
除了CI/CD加速,Blacksmith還提供測試分析與可觀測性功能,幫助開發者識別性能瓶頸。創始團隊透露,傳統CI階段需消耗數百臺機器和大量算力成本,而Blacksmith通過自有硬件掌控成本結構,從而優化毛利率并提高擴展空間。

試用截圖
結語:云巨頭正積極布局下一代開發者生態
憑借對開發者需求的精準捕捉,這個僅11人的團隊,卻能在短時間內服務700家客戶、ARR翻倍。
谷歌風投在四個月內連續兩輪下注,其戰略意圖也遠不止財務回報,云巨頭正積極布局下一代開發者生態的底層支柱。由此可見,在AI 驅動的軟件開發時代,速度正成為新的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