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車,一場自我顛覆的游戲,理想汽車CEO李想以驚人的坦誠迎接市場檢驗。
“沒有理想i7這個車型,請大家不要等了”。
隨著理想i6進入發布倒計時(26日正式上市),熱度逐漸上升,理想汽車CEO李想也開始頻頻發聲,為新車上市造勢。
但最讓人驚訝的一點,在于他直截了當劇透i6的方式。
因為就在同一天,理想汽車官方公布了i6的詳細配置和價格區間(25萬-30萬元)。
這在汽車行業堪稱異類——多數情況下,傳統車企往往對未發布車型的關鍵細節守口如瓶。
即便是新勢力車企,也會在正式發布之前,先推出一個“技術發布會”,或者進行一個所謂的“預售”并公布一個聳人聽聞的“小訂”數據,以千方百計吸引眼球。
但李想拒絕了這個套路。
相對于墨守陳規,他似乎更善于打破常規。
他甚至表示想學習特斯拉,不再開發布會,新車推出后直接上線開賣。
這也符合他對自己“產品經理”的定位。
所以這一次他不僅大方介紹i6,還主動回應了外界關于其技術路線轉變的“回旋鏢”質疑。
2020年,李想曾公開表示磷酸鐵鋰電池電壓測量不穩定,對混動車型是“災難”。
但5年后,理想i6卻全系標配新一代5C磷酸鐵鋰電池。
當被問及這一轉變時,李想回應道:“L6已經用上磷酸鐵鋰并交付了30萬輛,非常穩定。”
他特別指出,銷量最好的特斯拉Model Y主力車型也在使用同類電池。
李想表示,i6上采用的磷酸鐵鋰電池提供了更好的低溫性能和充電速度,關于SOC預測也更精準。
這一技術轉變背后,是理想汽車作為“純電領域的后來者”的學習與適應。
李想沒有回避這一轉變,反而在短視頻平臺主動提及并解釋。
這讓他輕松化解了潛在的質疑,還展示了理想根據市場反饋進行調整的靈活性。
對于投資者而言,這是大家都想看到的李想。
對于理想i6提供兩驅版本的選擇,李想同樣直言不諱:“理想是純電領域的后來者,也因此看到了前面的最佳實踐。”
他列舉了市場數據:特斯拉Model Y和小米SU7最暢銷的均為兩驅版本。
這表明兩驅是一個被市場驗證過的真實需求。
i6提供智能后驅單電機和智能四驅雙電機兩種版本,后驅版功率為250kW,四驅版功率為150kW+250kW。
這一配置策略反映了理想汽車從市場領導者學習經驗。
“我們不需要重新制造輪子。”李想總結道。
理想i6不僅僅是一款新車,更是理想汽車在純電領域的技術宣言。
尤其是在MEGA和i8均在上市初期遭遇諸多非議后,這款基于800V高壓平臺打造的SUV,已經成為理想沖擊純電市場的最大砝碼。
i6的車身尺寸為4950mm×1930mm×1650mm,軸距達3米,車內縱向可用空間超3.3米。
這種空間布局體現了理想品牌一貫的“奶爸車”理念。
在底盤方面,i6采用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結構,配備全鋁擺臂,可選雙腔魔毯空氣懸架。
這些配置通常出現在更高級別的車型上。
i6還配備了RNC道路噪聲消除系統和雙層夾膠隔音玻璃,聲學隔音材料覆蓋率達95%。
這些細節處理展示了理想汽車對駕乘體驗的重視。
另外,據稱搭載的快充技術,能讓這款車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500公里的驚人速度。
但從銷量角度看,i6依然面臨挑戰。
理想i6進入的25萬-30萬元SUV市場已經擁擠不堪。
特斯拉Model Y在8月份銷量達到58888輛(乘聯會數據),位居SUV銷量榜首。
小米YU7在8月份也銷售了16548輛,成為不可忽視的競爭對手。
而傳統車企的電動車型也在這一價格區間布局密集。
但理想i6也有自己的不同的打法,比如它不像特斯拉那樣追求極簡主義,也不像傳統車企那樣成為堆料大師。
相反,i6融合了理想在空間利用和舒適性方面的優勢與最新的三電技術。
這讓其打造了顯著的差異化產品力。
當然還有顏值。
i6的一體式鯊魚形態設計與上下雙色車身,將科技與運動風格融合。
這種設計語言在保持品牌辨識度的同時,也展現了創新元素。
李想的直爽性格與華為余承東有幾分相似。
某種程度上,兩人都善于通過社交媒體直接與消費者溝通,營造品牌親和力。
這種個人風格與品牌形象的綁定,在傳統汽車行業較為罕見。
但在新勢力車企中,卻成為有效的營銷工具。
李想不僅回應技術問題,還主動澄清產品規劃。
比如關于“理想i7”的傳言,他直接否定,避免了不必要的市場猜測。
這種溝通方式雖然有時會引發爭議,但總體上看,它降低了信息不對稱,幫助消費者建立對品牌的信任。
在信息過載的時代,這種信任往往被用戶所重視。
市場已經給出了初步回應——在理想官方微博評論區,不少消費者表現出了對i6的期待。
L6已經成為L系的銷量擔當。
預計i6也將扮演這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