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單獨聊某款車型,因為現(xiàn)在新能源車都差不多,空間大、配置高,純電加速快,混動很省油,一句話就說完了。但今天我想聊聊福特新銳界L。
    為什么單聊這款車呢?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這是一臺同級少有的2.0T大馬力四驅混動SUV?,F(xiàn)在混動都強調省油,比如豐田RAV4混動用2.0L阿特金森自吸發(fā)動機,而國產(chǎn)插混頂多用1.5T發(fā)動機。
    第二個原因,在我開過的所有福特SUV中,銳界底盤最能體現(xiàn)福特調校底盤的功底。雖然銳界L車長5米,底盤調校也向舒適作出了妥協(xié),但它依然保留了福特底盤該有的質感。
    第三個原因,新銳界L內飾作了全新設計,白色內飾+半苯胺全粒面牛皮真皮座椅,從視覺到乘坐體驗感都提升了N個檔次。按某些國產(chǎn)品牌的說法,這套大沙發(fā)遙遙領先。
    以上只是概述,接下來,我展開說說新銳界L這款車。
    對于一款長5米的大尺寸SUV,如果有A動力強但不一定省油,B動力夠用但省油,C動力強且比較省油這三個選項,我相信很多人會選C。畢竟動力不單單涉及操控,也不只是為了追求銳界L零百加速7秒級帶來的推背感,在超車、脫困等場景下,動力強意味車輛安全上限更高。
    福特大馬力E混動很好地兼顧了動力與油耗。這套混動系統(tǒng)由一臺有著275匹最大馬力、378牛米峰值扭矩的2.0TEcoBoost發(fā)動機與一臺最大輸出190匹馬力的前電機組成,電機峰值扭矩為320牛米,同時匹配8AT變速器。這樣的動力結構、動力水準,再加上配有四驅系統(tǒng),使得新銳界L的行駛半徑比一般城市SUV更廣。
    想想看,誰家買臺四驅SUV,不想帶著家人去看看世外桃源呢?雖然這套四驅只是適時四驅,但應付中等難度的爛路沒有問題。而且適時四驅用起來特別方便,什么時候用四驅,車輛會根據(jù)路況主動切換,這也是適時四驅廣為普及的原因之一。
    大馬力混動容易讓人產(chǎn)生油耗高的誤解,但無論是我們的實測,還是車主開出來的油耗,銳界L平均百公里油耗在7字頭,且只需加92號油,算下來每公里油費在6毛左右。這個數(shù)據(jù)算不算省油,各位心里肯定有數(shù)。各位可能會問,大馬力混動為什么能做到省油?原因說起來很簡單,福特混動與豐田混動都采用了動力分流技術。
    另外,福特大馬力混動的保養(yǎng)成本也比較經(jīng)濟,平均每一萬公里投360元,這個數(shù)據(jù)由一位開了10萬公里的銳界L混動車主提供,僅供大家參考。
    5米長的SUV在底盤調校上通常主打一個舒適,包括豐田車的底盤也傾向于舒適調校,倒不是說舒適不好,只是底盤過度舒適后不像在開車,像在劃船,這也是如今新能源開起來沒什么記憶點的原因之一。
    而銳界L的底盤調校則在舒適與運動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之所以說到底盤,是因為買這個級別SUV的人,對底盤是有鑒別能力的,既希望底盤不要調得太軟,以滿足自己的駕駛需求,也希望底盤不要調得太硬,長途出行時,讓家人有更舒服的乘坐體驗。
    中國用戶通常把座椅舒服理解為座椅特別柔軟,最好有一種懶人沙發(fā)的陷入感。事實上并不是,好的座椅強調對頭部、腰部、臀部、腿部的支撐性,只有支撐到位,久坐才不會感到疲憊。福特對座椅的標定也遵循這樣的原則,這也是福特人體工程學的基因。
    新銳界L采用同級獨有的2-2-3和2-3-2座椅布局,廠家說“二排能躺、三排能走”真不是在吹牛皮。如果選2-2-3布局,第三排輕松安放三個普通身材的成年人,而且身高1米8以內的人不會掃頭。二排座椅的扶手可以收折,收起來后,中央通道更加寬敞。
    值得一提的是,二排座椅在原有的電動調節(jié),一鍵放倒等功能上,還新增了座椅加熱功能。而且從中配車型就開始配有座椅加熱及方向盤加熱兩項配置。
    重點是,這套新設計的座椅采用了豪華車才使用的半苯胺全粒面真牛皮材質。高端真皮分為三個等級,入門級為Correctedgrain修面皮,中級為我們熟悉的Nappa皮,頂級為Semi-aniline半苯胺真皮。除了頂級材質以外,工藝也是一流,每一個菱形對角、每一針絎縫相當規(guī)整,精細,透出一種天然的高級感。你知道這套座椅的配套廠商是誰嗎?答案是鷹革沃特華,這家公司已經(jīng)有160年的歷史,在福特發(fā)明T型車之前,鷹革沃特華就開始制造高檔的馬車座椅了。
    最后我想說,如果預算不那么緊張,最好選歷史悠久的大廠品牌,老羅說“世界品牌的很多車都是洋破爛”純屬扯淡。選大廠品牌不是因為我們在乎所謂的品牌光環(huán),而是因為現(xiàn)在汽車價格已經(jīng)殺穿了,減配是普遍現(xiàn)象,有沒有減掉涉及安全性的配置,肉眼根本看不見。如何選一臺相對更靠譜的車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一家車企的試錯成本,像福特這種全球車企根本不敢挑戰(zhàn)安全底線,一旦觸發(fā)安全事故,在國內難逃此劫,在國外絕對是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