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覓汽車的實車竟然這么快就出來了?這家車企一出現,就引發了外界巨大關注。而它官宣之后的動作頻頻,更讓人好奇: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9月25日,追覓汽車的首款超奢旗艦SUV實車亮相,頗有勞斯萊斯庫里南的氣質。而這款車的亮相,也標志著追覓汽車“性能純電轎跑+超奢旗艦SUV”多產品矩陣的正式落地。據悉,兩款產品計劃在2027年上市。

從對標布加迪的豪華超跑,到對標庫里南的超奢SUV,追覓汽車以精準的產品定位與快速落地能力,展現出了決心與實力。
20年前,當創立之時,也沒有人看好這家新企業能夠在一干大佬中脫穎而出;但20年后的今日,馬斯克用實力讓質疑者變成信徒。
如今,把目標、夢想變成現實,這是追覓汽車要做的。
01
落地,落地,快速落地
超奢旗艦SUV亮相之前兩周,還有一個讓中國汽車圈小震驚了一把的事情:追覓汽車正在德國選址建廠。
9月8日,德國勃蘭登堡州的工業用地迎來了一位特殊的中國訪客。追覓科技創始人俞浩和他的團隊,在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不遠處,正在籌劃:這里要建起比柏林工廠大20%的追覓汽車基地。
從官宣造車到完成德國建廠選址僅用10天,從啟動項目到首輪融資落地耗時兩周,俞浩正以“追覓速度”在超豪華新能源賽道上疾馳,試圖用多產品矩陣戰略改寫全球高端汽車市場格局。
把工廠建在老牌汽車基地核心地帶,追覓汽車無疑有著和特斯拉一樣的追求——重塑汽車市場格局。而一向被稱為“狂人”的俞浩,顯然也有馬斯克一樣創造世界的野心。

這也讓追覓汽車的全球化布局,從一開始就帶著與特斯拉對標的戰略意圖。其德國工廠選址于勃蘭登堡州的汽車產業集群帶,廠區面積規劃為特斯拉工廠的1.2倍。依托區域成熟配套,工廠可快速實現核心零部件本地化采購,再結合追覓中國總部的研發優勢,形成“中國研發、德國制造、全球銷售”的運營閉環。這種模式與特斯拉“全球研發+區域制造”的策略異曲同工,但追覓更強調利用中歐技術資源的協同效應。
當消息被媒體發布時,仍有很多人不相信這一事實,但消息隨后被州長親自承認。
在德國媒體的報道中,勃蘭登堡州州長Dietmar Woidke承認了相關談判。“正在談判中”,Woidke在9月23日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被一名記者問及此事時說道。新聞發布會是在與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州共同舉行內閣會議之后舉行的。Woidke還說道:“我們在勃蘭登堡州有很好的經驗,只要有可能,我們就會做好充分準備,保持冷靜。”
如今,第二款產品以實車亮相,追覓汽車更是在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
02
PK特斯拉
當特斯拉的產品被詬病“工業風”時,追覓汽車選擇了讓產品足夠豪華。
面對特斯拉從Model 3到的全價位覆蓋策略,俞浩選擇了一條更精準的突圍路徑——直擊超豪華市場。追覓汽車“性能純電轎跑+超奢旗艦SUV”的多矩陣產品,將以豪華升級與特斯拉拉開身位。
這種布局背后是對高端市場需求變遷的深刻洞察。如今全球豪華汽車用戶中,已經逐步從關注品牌歷史積淀專向科技體驗。追覓超奢旗艦SUV的產品定義精準契合這一趨勢:3.7米車內有效空間長度搭配145度靠背角度的航空頭等艙座椅,重構豪華舒適標準;雙向24度后輪轉向技術將轉彎半徑壓縮至5米以內,破解大型SUV操控難題;首創的CTP4.0架構搭載100度增程電池包,實現同級別最大電量儲備。

此外,追覓汽車還將配備超級底盤,將深度融合底盤域、智駕域及座艙域,通過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與重力傳感器等設備,實現多維度路面與道路信息的融合感知,同時將結合端云協同計算能力,對底盤減震器及懸架的剛度、高度與軟硬進行自適應精準組合調節,從而保障車輛行駛姿態平穩,為用戶提供更舒適的駕乘體驗。
追覓汽車要造的不是冰冷的交通工具,而是有生命力的AI智能終端。這一理念,直指傳統超豪華品牌的短板。相較于特斯拉在智能化與性價比間的平衡策略,追覓更強調“豪華+智能”的極致融合,這種差異化定位試圖在特斯拉與傳統豪車之間開辟新賽道。
此外,相較于其他新勢力車企,追覓汽車最大的優勢在于其沉淀多年的全球渠道網絡。
依托追覓科技在清潔電器領域的布局,企業已在100余個國家建立起6000余家線下門店,服務超3000萬家庭用戶,在歐洲多個市場實現市占率第一,且產品定價能與戴森等國際品牌同臺競技。
這些門店不是簡單的銷售點,而是高端用戶的觸點。俞浩坦言,這套經過市場驗證的高端渠道體系,將大幅降低追覓汽車的“用戶教育”成本。2027年兩款旗艦車型上市時,可直接通過現有門店觸達目標客群,省去從零構建渠道的時間與資金成本。這種渠道復用能力,是特斯拉當年開拓歐洲市場時未曾擁有的優勢。
03
“中國馬斯克”如何進階
追覓汽車背后,站著一個比馬斯克更年輕、更大膽,也更有野心的人,追覓科技的創始人俞浩。
2005年,憑借著物理奧數競賽成績,俞浩被保送至清華大學攻讀航空航天專業。
在大學期間,俞浩創辦了國內最早的極客空間——“天空工場”,一眾清華的極客探討未來的飛行器、汽車、機器人以及30年后的世界會發生什么?
2007年,俞浩成為中國最早的四旋翼無人機開發者;2009年成為全球三旋翼無人機發明者。

俞浩
“三旋翼無人機”是種看似“不合理”的設計,在傳統的四旋翼配置基礎上減少了一個螺旋槳,卻依然能夠穩定飛行。“所有人都說三個螺旋槳不可能穩定飛行,但我偏要試試。”俞浩后來回憶道。
經過無數次的墜毀和重建,這臺三旋翼無人機終于在實驗室里穩穩地懸停了。那一刻,在場的所有人都意識到,他們見證了一個不可能變成可能的瞬間。
這種對“不可能”的挑戰,成為了俞浩創業路上最重要的基因。
與“天空工場”相似的是,追覓科技這個同樣充滿浪漫色彩的名字背后,聚集了一群有著相同技術理想的年輕人。他們重視技術,更擁有“從零到一”的創新精神。

如今,深厚的技術研發實力是追覓造車的信心所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追覓科技全球累計申請專利6379件、獲得授權專利3155件。高速數碼電機、AI算法、傳感控制等領域是公司的強項。在汽車層面,追覓已經在馬達、AI交互、智能座艙領域均取得突破性進展。
同樣的航空航天背景,同樣追求技術的機制創新,同樣追求要做“世界第一”,俞浩身上有著馬斯克的韌性與野心。
俞浩的每一步都帶著“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極客特質。追覓汽車的多產品矩陣已現雛形,德國工廠建設穩步推進,全球渠道布局就緒,但真正的考驗還在前方。
“中國馬斯克”的愿景要照進現實,進入最關鍵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