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汽-大眾公布最新戰略規劃,從2026年開始,大眾和捷達兩大品牌將推出11款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新車型,其中包括6款純電動車、2款插電式混動車、2款增程式車以及1款燃油車。到2030年,一汽-大眾旗下各品牌將推出超過20款全新車型。
具體來看,捷達品牌的首款純電動車型計劃于2026年上市,屆時將與比亞迪、廣汽埃安、小鵬Mona等品牌的同級產品展開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奧迪品牌將推出新的燃油車型,進一步豐富產品線。由此可以看出,一汽大眾正在加速智能電動化轉型。一方面是鞏固在中國市場的地位,一方面是滿足中國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2026年推出11款新車
日前,中國一汽與大眾汽車集團在德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確定一汽-大眾新車型規劃,進一步豐富一汽-大眾的產品陣容。自2026年起,一汽-大眾大眾品牌和捷達品牌將新增11款全新車型,包括6款純電動車型、2款插電式混動車型、2款增程式車型及1款燃油車型。據了解,上述車型將引入全新CMP等電動平臺,搭載全新電子電氣架構CEA。
CEA架構(China Electronic Architecture)是由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VCTC)、大眾子公司CARIAD中國與小鵬汽車聯合開發的全新電子電氣架構。該架構集成了最新一代的高級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和智能座艙軟件功能,并支持通過OTA遠程升級。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指出,CEA架構實際上是小鵬汽車EEA3.5架構的升級版本。
CEA架構最核心的優勢體現在它通過采用三個高集成度的區域控制器,使得車內控制器數量減少30%,從而顯著降低了成本。據了解,CEA架構應用于大眾CMP和MEB兩大平臺,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的純電動車型都將搭載這一架構。
除此之外,一汽-大眾SOA電子電氣架構將在首款捷達品牌純電車型上進行搭載,并提出智能化解決方案。為此,一汽-大眾承擔了更多的開發任務,深度參與本土化商品定義及商品研發。此外,在混動產品的研發工作中,一汽-大眾還將發揮主導作用。
CMP平臺上,一汽-大眾將推出2款緊湊純電動車型和2款插電式混動車型,滿足市場對于不同動力形式的需求。
今年是大眾汽車集團的交付之年。按計劃,2025至2027年,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市場將推出共計約40款新車型,其中超過半數為電動化產品。到2030年,集團將在華提供超過30款純電動車型。
除了新車規劃外,中國一汽與大眾汽車此次戰略合作的內容還有,新建成都新能源汽車研發中心,聚焦智能座艙、自動駕駛及電池管理系統開發;在長春建設數字創新中心,重點開發車聯網及移動出行解決方案;與寧德時代、地平線等本土科技企業建立聯合實驗室,構建完整的新能源汽車技術生態鏈。
不得不說,中國一汽和大眾汽車雙方都使出全力,力圖應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速迭代。
重塑合資品牌形態
最近幾年,中國車市迎來一波合資品牌合作協議到期的關鍵時間節點,這恰逢新能源汽車轉型的深水期,不少合資品牌的合作發生進一步的變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一汽和大眾汽車集團在德國簽署這份戰略合作協議,宣布了2026年的具體車型,2030年的中遠期目標。
這一合作,反映出來的不僅是雙方合作的決心和實力,更是合資車企在智能化與電動化浪潮下轉型的深層次邏輯。中方在技術輸出、本土化技術研發、價格體系革新等多維度變革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官宣中,一汽大眾還提到,在混動動力總成的合作開發過程中還將發揮主導作用。這就重塑了傳統合資模式下雙方的角色。
此前,外方在產品和技術上占據更多的優勢。而現在,情況完全反過來了。中方在技術層面的話語權明顯加大了。其實,反向合資的案例在其他合資品牌中也有所體現。廣汽豐田等合資品牌,也在新車開發上,更加注重本地的研發。
今年是一汽-大眾的“突破之年”,在產品、營銷、渠道、效率等多方面將進行升級。這次和大眾汽車在德國簽約,亦是其中的一步。
在研發主導方面,既然電動化與智能化的浪潮發生在中國市場,顯然本地團隊更有話語權。
今年初,一汽-大眾推出全國統一價,有效提升了經銷商的存貨周轉率。在春節前后,寶來、等主力車型打出了7.98萬-17.69萬元“限時一口價”,還有0首付、置換補貼等政策,推動2025年1月燃油車份額逆勢增長至12.2%。
按照規劃,2025年,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將全面邁入戰略成果的交付階段。據悉,在今年4月將開幕的2025上海車展期間,大眾汽車集團將全面展示首批全新產品及前沿技術。其中,一汽-大眾將展出大眾汽車品牌的全新概念車。
百姓評車
我們此前說過,2025年是中國車市競爭拔刀見血的一年。將會有更多的尾部品牌在競爭中開始掉隊,甚至就連新勢力品牌都有些根基不穩。這對于像一汽-大眾這樣的巨頭來說,是一個進擊的機會。特別是,現在市場競爭到了淘汰階段,就看誰能后發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