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2027年純電產能劍指百萬輛,15款全新電動車型蓄勢待發。從泰國工廠下線的電動Hilux皮卡,到日本高岡工廠制造的C-HR+ EV,這家傳統巨頭正以"保守派逆襲"的姿態,重構全球電動車產業版圖。
目前僅在中日兩國生產電動車的格局將被徹底打破,美國得克薩斯州圣安東尼奧工廠已啟動產線改造,計劃2025年投產基于e-TNGA架構的中型電動SUV;
阿根廷薩拉特工廠將承接電動Hilux的南美本地化組裝,利用當地鋰礦資源實現電池包成本降低18%。
在泰國羅勇府,10月即將下線的電動Hilux首秀800伏高壓平臺,配合134kW快充技術,可實現15分鐘補能400公里續航,硬派電動皮卡的越野性能參數較燃油版提升23%。
定位低于bZ4X的C-HR+ EV選擇57.7kWh標準續航與77kWh長續航雙版本策略,電池能量密度較前代提升至212Wh/kg,在WLTP工況下分別實現420km與580km續航。
工程團隊創新采用雙面水冷板設計,使電池組在45℃高溫環境下仍保持98%輸出功率,較行業平均水平提升12%。
日本高岡工廠的柔性產線可實現每90秒下線一臺車,預留的產能彈性可隨時將年產量從15萬輛提升至22萬輛。
第二代e-Axle電驅系統將電機、逆變器、減速器集成度提升37%,功率密度達到4.2kW/kg,較初代產品減重24kg。
在豐田北海道試車場的極寒測試中,新型熱泵系統在-30℃環境下的制熱能效比維持2.4,相較競品多回收17%的電池余熱。
針對電動皮卡的特殊需求,工程師開發了智能扭矩分配系統,可實時監測貨載重量自動調整動力輸出,滿載工況下能耗優化14%。
豐田與泰國國家石油公司合資建設的電池工廠即將投產,采用CTP 3.0無模組技術,單體電芯故障率控制在0.3ppm(百萬分之三)。
阿根廷卡塔馬卡省的鋰礦開采權談判進入關鍵階段,計劃2026年實現氫氧化鋰自主供應。
在美國本土,豐田北卡羅來納州電池工廠的產能規劃從30GWh上調至43GWh,2170圓柱電芯的良品率突破98.7%,直指特斯拉4680電池的技術壁壘。
泰國作為東盟電動車樞紐,將承擔右舵市場70%的產能供給;
得克薩斯工廠聚焦北美市場需求,專攻全尺寸電動SUV與皮卡;
阿根廷基地則輻射南美共同市場,利用南方共同關稅同盟優勢規避進口壁壘。
在中國,廣汽豐田第四工廠的電動化改造即將完成,基于bZ SDN概念車開發的專屬電動轎車,計劃2025年實現L4級自動駕駛系統本土化適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