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帶著全新 SoC——天璣 9400+ 閃亮登場,立刻引來了與高通 驍龍 8 Elite 的正面對撞。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這次評測者把它們丟進熱門游戲《原神》里跑了一輪。
結果在表面幀數上,天璣 9400+ 和驍龍 8 Elite 幾乎打了個平手。
但“一旦掀開硬件老底兒”,你會發現里面還有不少貓膩:即使天璣 9400+ 幀數看似穩定,驍龍 8 Elite的“1%低點”幀率卻遠遠高出前者。
換句話說,游戲體驗上,高通依舊領先。
讓我們深入扒一扒。

天璣 9400+ VS 驍龍 8 Elite:誰更猛?
根據極客灣等硬件大拿的測試:
- Vivo x200s(天璣 9400+)
- 《原神》幀率:穩定在 59.9FPS
- 功耗:約 4.6W
- “1% 低點”幀率:約 31.5FPS
- 小米 15 Pro(驍龍 8 Elite)
- 《原神》幀率:穩定在 59.9FPS
- 功耗:約 4.9W
- “1% 低點”幀率:約 48.2FPS
從表面數字看,功耗似乎是聯發科更勝一籌,畢竟它以更低的能耗和驍龍 8 Elite打平了平均幀。但是……

1% 低點差異巨大
天璣 9400+會在極限情況下一度掉到31.5FPS,而驍龍 8 Elite還能穩在48.2FPS。
你在實測時可能就會感受到聯發科偶爾“唰”地卡了一下,這就是所謂的“掉幀”體驗。
分辨率也有差異
更要命的是,小米 15 Pro 在跑《原神》時分辨率還更高,所以它的 GPU 負載更大。
結論很簡單:驍龍 8 Elite 既能在更高分辨率下穩定輸出,還在關鍵時刻不掉幀。
這就像同樣跑 100 米,但你背了個沙包,對手沒背,結果你們還同時撞線——你其實更強。
為什么天璣 9400+ 會突然“腿軟”?
有兩點值得思考:
- 可能的散熱設計欠缺
- Vivo x200s 機身散熱或許沒有作足優化,導致天璣 9400+ 熱節流比較嚴重,一用力就發燙,一發燙就自動降頻,結果幀率瞬間下跌。
- 架構設計上的差異
- 驍龍 8 Elite 采用了自研的 Oryon 核心,而天璣 9400+ 則是基于 ARM 官方設計方案。臺積電的 3nm工藝自然會帶來不錯的能效,但核心架構的不同,依然會影響最終性能表現。
這就像兩臺都用最新CPU的電腦,但一個品牌在BIOS和散熱上下了“血本”,另一個只管硬件參數好看。最后結果就是前者更持久,后者紙面數據雖美,實戰容易“燙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