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以下簡稱“華中師大一附中”)“數字人項目”發布會場人頭攢動。會講笑話、能答疑、還會識別情緒的AI伙伴——三維數字人“華小一”,一經亮相瞬間成為教育圈熱議焦點。在充滿科技感的發布會后,華中師大一附中校長徐惠接受了媒體記者采訪,就人工智能如何賦能未來教育生態分享了獨到見解。
記者:數字人將運用到學校哪些場域,為教育教學工作帶來變化?
徐惠:數字人“華小一”已在校史館亮相,未來將深入校園多個場域,成為教育教學的“智慧伙伴”。它將作為教師的助手,生動演示課程難點,助力跨學科教學;作為學生的學習伙伴,構建學生數字畫像,個性化定制學習路徑和實時答疑;此外,還能識別學生情緒,成為他們的“知心好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模擬對話場景,提供情感支持。更重要的是,它將作為幫扶的橋梁,通過云端共享優質資源,幫扶更多教育薄弱地區。
記者:學校還將從哪些方面著手,進一步開闊學生學科視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徐惠:除了數字人項目,我們還與武漢大學、科大訊飛等合作開設了“人工智能實驗班”和“訊飛班”,多維度培養科技人才。學校通過國家基礎課程、學科實踐課程、綜合探究課程、啟航未來課程等四大類課程構成的五育并舉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我們注重打破課堂邊界,縱向推進大中小學課程銜接,橫向整合家長、社會資源,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格局。例如,學校已邀請50多位院士來校講學,開設9門大中銜接課程,讓學生接觸前沿科學,拓展視野。
記者:數字人將如何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在社團活動等方面會發揮什么作用?
徐惠:數字人可應用于校園導覽、社團管理、活動主持等多種場景。例如,它可作為虛擬導師指導學生完成機器人設計、光通信網絡搭建等項目,協助管理社團事務;數字人也將和學校師生共同主持慶典活動和參與情景劇或音樂劇表演,通過自然語言交互和動態形象提升儀式感和科技氛圍;此外,它還能參與公益活動,通過社交媒體直播擴大影響力。我們希望通過數字人項目,助力學校培養兼具人文情懷與科技素養的新時代人才。
記者:在數字化浪潮中,學校如何平衡技術效率與教育溫度?
徐惠:技術始終是為“育人”服務的。數字人定位于“教育伙伴”而非“替代者”,其核心是解放教師生產力,讓教師更專注于情感互動、教學設計和思維啟發。數字人在緩解師生心理健康狀況方面有著良好的作用,它可提供匿名傾訴渠道,但學校的心理委員制度、家校協同輔導等傳統方式仍會保留,確保教育的溫度不被技術稀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