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現在就剩下零跑、蔚小理四家。”
大浪淘沙的新能源市場,淘汰賽依然在繼續,誰將是下一個成了不少消費者討論的焦點。
而目前情況最不樂觀的,當屬蔚來。
2025年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再次洗牌
數據層面,2025年一季度累計交付超9.1萬輛,同比增長268.88%,主要得益于MONA M03(11.98萬元起)和P7+(18.68萬元起)兩款車型的“降維打擊”,以極致性價比搶占10萬-20萬元市場。
加上新款小鵬G6和G9的到來,也為小鵬汽車注入了更多的銷量增長點。目前小鵬汽車以3.04萬輛的月均交付量超越理想,登頂新勢力銷量榜首,并在新能源品牌總榜中位列第7名。
而緊隨其后的一季度交付約7.7萬輛,增速放緩但仍穩居第二,其增程式車型(如L6)在家庭用戶中需求穩固。零跑則依靠低端市場的爆火,同樣緊緊跟上了前兩名的步伐。
反觀蔚來,一季度累計交付42,094臺,3月交付15,039臺,主品牌與子品牌樂道L60均未達預期,新品牌螢火蟲預售反響平淡,并且多品牌戰略陷入“左右互搏”困境。
曾經的“三巨頭”已分化為“小鵬領跑、理想緊跟、蔚來掉隊”的格局,但蔚來的失意,不僅在銷量層面,還體現在盈利能力上。
理想2024年凈利潤超80億元,零跑通過性價比路線降低成本在去年第四季度也實現了凈利潤轉正。
小鵬汽車雖然仍處于虧損狀態,但也有向好趨勢。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小鵬汽車總營收為408.7億元,同比增長33.2%,凈虧損由上一年的103.8億元大幅縮減至為57.9億元,且全年毛利率為14.3%,按年上升12.8個百分點。
同時,小鵬汽車預計在今年下半年也會推出增程車型,如果能維持住向好趨勢確實有機會在今年四季度實現盈利目標。
反觀去年虧損超224億元的蔚來,即便李斌篤信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實現盈利,但難度極大。
小鵬的“聚焦”與蔚來的“分裂”
面對銷量困境,去年小鵬和未來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向下”。
區別在于,小鵬的策略是將高階智駕技術下放至20萬元以下市場,如MONA M03搭載AI天璣系統,以“智能平權”策略搶占比亞迪基本盤。另外,筆者認為小鵬汽車最大的成功還在于,未將主打低價車型的MONA獨立為新品牌,而是作為主品牌系列,借勢小鵬積累的口碑與渠道資源。
反觀蔚來則陷入了多品牌困局與高端包袱。主品牌蔚來在30萬元以上市場表現尚可,但樂道L60以對標Model Y的姿態高調登場后,三月交付量勉強突破5000臺;螢火蟲11.98萬元的起售價幾乎沒有任何價格優勢,加上設計爭議能否撬動A0級市場仍然存疑。
樂道的失利,可以概括成定位和定價的失敗。從一開始官方就強調樂道與蔚來“解綁”,作為獨立品牌存在,但超過20萬的定價讓其在面對特斯拉等品牌時,既沒有品牌力和產品力優勢,也沒有足夠的性價比。近期樂道L60也推出了一套全新的購車權益,號稱“立省4.4萬元”,但如果上市就把價格定在20萬以下,或許結果會完全不一樣。
另外,樂道作為子品牌想要與蔚來完全解綁本就不現實,反倒是在各種“騷操作”下讓樂道成為了廉價版蔚來。比如子品牌換電站與主品牌不兼容的問題,雖然宣稱能夠共享蔚來換電站,但實際上樂道僅支持三代/四代換電站,現實情況是換電站比加油站難找,最終還得依靠充電樁。
作為蔚來賣點之一的換電模式本身也是一把雙刃劍,三分鐘滿電出發的背后,單站成本高達150萬元,日均需60次換電才能盈虧平衡,實際僅30-40次,重資產模式難以為繼。在本就虧損的情況下,蔚來還在不斷建設新的換電站,維持“牛屋”的運行,還得為螢火蟲建立單獨的換電網絡,品牌形象在“高端”與“走量”間撕裂,最終陷入“賣一輛虧一輛”的惡性循環。
寫在最后:
新能源市場的競爭本質是“技術戰”與“成本戰”的結合。
小鵬以“智駕+性價比”撕開市場,理想以精準定位穩守份額,零跑依靠“摸著石頭過河”的本事建立優勢,而蔚來的戰略搖擺與成本失控,使其在“高端化”與“規模化”的夾縫中逐漸迷失。
淘汰賽的下一幕,新的市場格局或許將迫使更多品牌在“生存”與“理想”間的殘酷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