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北京國際電影節華碩e創公益影像單元2025年度啟動暨2024年度榮譽盛典在北京國際電影節郎園橙色空間盛大啟幕。作為華碩電腦聯合北京國際電影節發起的重磅活動,華碩e創公益影像單元旨在鼓勵年輕人對于公益影像的創作表達,助力青年影人成長。
面對AIGC技術革新浪潮,2025北京國際電影節華碩e創公益影像單元以“AI上e未來”為主題,設立"科技""公益""未來"三大命題賽道,招募更多創作者參與,不斷推動公益影像傳播、傳遞社會公益價值,并用自己的創意探索AIGC時代創作的無限可能。
四載光影筑夢路:華碩e創公益影像解碼青年創作生態新范式
自2021年起華碩電腦與北京國際電影節創新合作以來,華碩e創公益短片單元始終通過搭建"影像+科技+公益"的創新場域,通過影像的力量持續激發Z世代對公益議題的創造性表達。激發青年社群對公益的關注與熱忱,從而喚起更多人的公益動能,同時期望每一個公益的參與者都可以成為發起者。活動發起四年來,已累計征集、孵化出1500余部公益影像作品,涵蓋了豐富的題材和風格,從偏遠山區的教育堅守,到城市角落的弱勢關懷。這些作品不僅登上國際影展,更為e創青年群體發出了強有力的聲音,觸動了千萬觀眾。
華碩電腦中國業務總部副總經理兼新聞發言人鄭威在致辭中表示:“華碩e創志愿者行動已持續16年,不僅捐贈了1099座科普圖書室,還與上萬名大學生志愿者走進8000多個鄉村,開展5萬多場公益行動,用影像記錄了公益行動的難忘瞬間,也見證了公益與影像的相互促進。如今,站在AI引領的新時代,華碩作為全球領先的科技企業,將為青年創作者提供電腦裝備和AI技術支持,助力突破創作邊界。未來,華碩將繼續與眾多伙伴攜手,用科技賦能夢想,用影像傳遞溫暖,開啟公益新篇章。“
2024年度北京國際電影節華碩e創公益影像單元聚焦“家鄉、青年、科技”三大命題,全年共征集到600余部作品投稿。經過專業評審的嚴格篩選,最終評選出了一系列優秀作品及創作者。在大會上,嘉賓們為《風向西北》《仿佛若有光》《今夜有雨》《眾聲》等多部作品頒發了獎項,這些作品分別榮獲大賽一、二、三等榮譽,以及特別榮譽——AIGC探索榮譽和“了不起的年輕人“青年影像榮譽。此外,大會還特別頒發了“優秀指導教師榮譽”,以表彰在創作過程中給予創作者們悉心指導和支持的教師們。
三大命題板塊聚焦時代 影像公益讓世界更美好
著眼當下,AI技術的迅猛發展正在重塑影視創作的格局,不僅推動了影視制作的技術革新,更激發了敘事方式的無限可能。對于充滿創造力的青年創作者而言,這是一片充滿機遇的創新沃土。在前三屆活動豐碩成果的基礎上,2025年北京國際電影節華碩e創公益影像單元已經全面啟動,以“AI上e未來”為主題,聚焦三大核心創作方向:科技驅動的創新表達、公益視角的社會關懷以及面向未來的前沿思考。
本年度單元也受到了業內的大力支持,中國傳媒大學動畫系主任艾勝英教授、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播電視藝術系副主任魏晨捷女士、《流浪地球2》C組導演兼海外制片人周滌啡、中國紀錄片導演顧桃、恐龍影業聯合創始人COO倫鵬、重慶出版集團華章同人公司總經理徐憲江、韓國東西大學吉云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易婧老師等十余位業內知名專家、藝術家出席了榮譽盛典,并將擔任2025年評審團成員。
AI上e未來,探索未來無限可能
在影像創作領域,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浪潮。本屆大會特別設置了以“AI上e未來:讓AI成為青年創作者的第二大腦”為主題的青年影像創作論壇,吸引了來自學術界、創作領域的多位重量級嘉賓參與。在論壇中,嘉賓們圍繞AI對影像創作的影響展開深入探討,從創作周期的壓縮到創作范式的革新,從“智能生產力”對影視工業化進程的推動到創作者與AI協作時審美主體性的保持,AI正重塑創作生態,促使創作者重新思考創作的本質與邊界。
《流浪地球2》海外制片人周滌啡導演指出,當下AI技術正突破傳統工具屬性,傳統模式下70-80頁劇本需編劇團隊長達一年打磨,而AI工具的介入可將創作周期壓縮一半。值得關注的是,AI已不僅是效率工具,其自主生成能力正在重塑創作生態,使“智能生產力”成為影視工業化進程的基礎設施。
此次論壇活動不僅為青年創作者們搭建了一個交流思想、碰撞創意的平臺,更為他們構筑起思維共振的磁場。通過影視行業資深人士的深入分享,青年創作者們得以從多角度理解 AI 技術對影像創作的深遠影響,以及如何在新的創作生態中找準自身定位,探索屬于自己的獨特表達。
通過活動見證了影像與科技、公益與未來的深度融合,也看到了青年創作者們的無限潛力。華碩e創公益影像單元不僅為創作者們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追逐夢想的舞臺,更為公益影像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