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一來,朋友圈就開始刷什么“說走就走的旅行”,可真要帶上全家老小出去玩,車子不爭氣分分鐘變成“說走走不了的麻煩”。這時候,五菱跳出來喊話:“我有星光家族,舒適、省錢、還不限場景!”聽著是不是挺有誘惑力?
五菱星光和星光S這兩款車最近熱度挺高,插混、純電你隨便挑,價格也不嚇人,重點是官方那一套文案看著就讓人心動:什么“超享舒適”“全場景出行”……但真有那么美好嗎?我黑貓今天就來潑個小冷水,咱們把這車扒一扒,看看到底值不值得買。
1. 舒適?底盤結構說得過去,但別太指望“越級享受”
官方一上來就強調它們用了前麥弗遜獨立懸掛+后E型多連桿獨立懸掛,這在10萬級車里確實算良心。畢竟比起扭力梁那種后排坐著跟跳床似的結構,這種獨立懸掛對舒適性的提升是肉眼可見的。
但說實話,懸掛結構只是第一步,調校才是關鍵。我之前開過五菱繽果,那底盤調得真不客氣,減速帶輕輕一壓,直接給我腰椎整出意見來了。所以這次星光和星光S到底調得咋樣,還是得上車自己感受。
我一個哥們提了臺星光PHEV,帶著老婆孩子跑了一趟西嶺雪山。他說市區開還行,路面稍微好點的地方基本沒啥問題,噪音也控制得不錯。但一到了山路,尤其那種連續彎+起伏路面的時候,后排就不太穩了,坐久了會有點暈。他女兒中途直接喊著不想坐車了。所以啊,別聽“舒適”就飄了,真要跑長途、走爛路,體驗就打折扣了。
2. 插混還是純電?配置是豐富,但選擇也多了糾結
星光家族的一個亮點是“插混+純電”雙動力可選。這點確實好,能照顧不同需求的家庭用戶。但問題也來了,到底選哪個?
純電的賣點是支持2C快充,說是15分鐘能沖200公里,聽起來跟特斯拉似的快。但現實你懂的,不是每個城市、每個小區都有靠譜的快充樁,有些地方連慢充都還在“報修中”。再說,就算能充上,你得等樁、掃碼、認證、開App,真跑個郊區回來你得在服務區耽誤半小時起步。
插混呢,優點就是不挑場景,油電自由,哪兒都能跑,不怕續航焦慮。缺點也有,結構復雜點,保養維修略貴,動力表現也得看系統調得怎么樣。稍微一調不好,不是電用太快就是油耗太高。
我的建議是:日常通勤+偶爾出游,純電可以考慮;但真要一家人春游、假期長途,插混更穩妥,哪怕你圖的就是心里那點踏實感。
3. 全場景出行?聽起來是好事,但你真需要那么“全”嗎?
我發現現在很多車企特別愛說“全場景”這三個字,聽著高大上,其實更多是個營銷噱頭。你真想一輛10萬塊的家轎,又拉人又能上山下鄉、再能高速飛馳,還能靜若處子動若脫兔?別做夢了。
星光和星光S說白了,還是定位在城市代步+偶爾郊游,家庭實用為主。空間夠用,配置也不寒酸,拿來接娃買菜、假期跑個200公里以內的地方,完全沒問題。但要你指望它去頂替七座MPV帶全家跑西北自駕,那純屬為難人家了。
所以這車最適合誰?總結下來就三類人:
•家里有一臺車不夠用的家庭,需要個“平價又實用”的第二臺;
•剛成家的年輕夫妻,對價格敏感又想電動化體驗;
•預算10萬左右,但又不想為了油耗頭疼的理智黨。
4. 快充真的香嗎?理論很美好,現實很“電動”
2C快充聽起來確實猛,15分鐘補能200公里,說實話這個宣傳點對焦慮型用戶特別有殺傷力。但我得說句實話,這數據基本是在理想條件下的“試驗室水平”。
實際使用中你得考慮——是不是找得到兼容樁?樁功率夠不夠?你是不是在冬天?是不是排隊?是不是App出bug?
我朋友在三線城市,一天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看起來功率不錯的快充樁,結果插上去只沖得動30kW,照理能15分鐘沖完,他愣是等了35分鐘。
所以如果你住的地方沒有家用樁,或者你所在城市快充基礎設施不成熟,別輕信宣傳的“秒沖體驗”。到時候真用上了才發現“快”只是別人的,輪不到你。
5. 最后一句話:五菱卷得確實狠,但買車還是得“買得明白”
這兩年五菱的節奏確實猛,繽果打女司機市場、宏光MINI收割潮玩年輕人,現在星光家族則是奔著家庭用戶來的。它卷配置、卷空間、卷能耗,但沒有脫離它“實用第一”的產品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