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新能源車市普遍存在這樣一種“怪相”,各家車企為了能在短期內爭搶市場份額,保持那份漂亮的“銷量答卷”,都在“卷成本”、“拼參數”,盲目的認為產品性價比就是現今汽車消費者的唯一訴求。
在此背景下,卻有一家新能源新勢力品牌始終堅守底線,以“聽勸”為宗旨,跳脫出當下車市惡性競爭的漩渦,堅持基于對用戶需求及痛點的洞察,以及對用戶反饋的快速響應,來進行產品版型及配置的快速調整。這種"大家一起來造車"的模式,本質上是在重新定義“好車”的標準——參數表上的數字再漂亮,不如讓年輕人覺得“這車有我一份兒”來得實在。
4月20日,iCAR通過線上直播開展了一場充滿人文溫度與科技銳度的春季生態發布。iCAR正式推出致敬時光的V23復古情懷套件,同時帶來前裝/后裝多款生態精品,并公布三方共創計劃,用硬核實力與開放生態,為用戶開啟全新出行可能。
將“聽勸”進行到底,基于用戶需求衍生更多可能
作為一款極具“可玩性”的車型,V23讓筆者印象深刻的有原廠預留的多處1/4螺絲標準接口,這徹底打破了傳統汽車的封閉性,為用戶深度改裝提供了硬件基礎。如果沒記錯的話,多位iCAR粉絲在iCAR社區表達過對這一功能的需求,因為這意味著后續巨大的后裝拓展潛力,就像樂高積木的連接件,讓iCAR V23可以像“變形金剛”一樣自由變換形態和功能。
果不其然,iCAR目前在官方商城已經累計上架超過了90個拓展單元,如下圖所示,有車頂射燈+行李架、生態儀表、頂棚iPad支架、多功能手電等等,V23的可玩性在持續進階。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筆者的一位大學同學身上,作為一名越野老炮,他在iCAR V23春季生態發布會后便第一時間下了訂單。用他的話說,去年在iCAR門店看車時,他隨口提到“如果這類純電方盒子能推出復古風格,喚起我們80后對硬派越野的情懷,我肯定下單”。
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套以啞光綠為主色調的iCAR V23復古情懷套件版還真的來了,當機械美學與賽博設計跨越時空遙相呼應,傳統與未來在此碰撞。這種獨特的融合,正是iCAR V23復古情懷套件的魅力核心。
更值得一提的是,iCAR V23復古情懷套件在官方改裝團隊親自操刀的情況下,給出的改裝套件價格非常親民。諸如下圖所示的三個梯度套餐,防擦條、復古前格柵、啞光綠色車衣、19英寸AT胎以及機蓋射燈的價格僅為一萬出頭,懂行的都知道這有多香。
以硬核實力與開放生態重構個性化出行體驗
眾所周知,方盒子這一細分品類車型的成功,除了要有好的產品外,還要有同步打造的越野文化做支撐。
就像內燃機時代,越野品牌豐田LC系列塑造了可靠文化,Jeep牧馬人系列的攀爬特色一樣,iCAR品牌正在打造自己的專屬魅力——生態。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此次春季發布會著重加的生態二字,便是最好的例證。
比如除了上文講到的官方親自下場改裝外,iCAR V23構建了完全開放的生態體系,相當于搭建了一個供所有用戶和合作伙伴一展歌喉的舞臺,大家可以在此盡情釋放自己的創意和想象力,每個人都能成為汽車改裝的設計師。
也就是說,iCAR以開放姿態擁抱第三方創新,這種“前裝合法改裝+后裝拓展+三方共創”的三角生態關系,正在培育中國汽車文化的新土壤,也讓每臺iCAR V23都有潛力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iCAR與車造-西漫、哇塞新能源等改裝品牌的合作成果便是明證。從符合人體工學的A/B柱上車把手、快拆式模塊化側背包,到全鋁輕量化爬梯、硬派風格的牛欄杠與射燈,多元創意在此交匯,構建出差異化的生態體系。
看得出來,iCAR V23以創新產品力與開放生態重構汽車消費,通過模塊化改裝平臺和多方共創,讓愈發同質化的新能源汽車產品轉化為潮流共創載體,實現了科技美學與消費行為的雙向融合。
這種以用戶為核心的生態化運營范式,既突破了傳統制造業的價值邊界,也為“中國智造”開辟了獨具時代特色的發展路徑,讓汽車產業真正成為鏈接年輕圈層的文化符號。
無短板是內卷時代的生存法則
今年春節假期結束到現在,很明顯感覺到市場的節奏在加快,新車以難以想象的數量和速度投放市場,一個月恨不得有五六十場新車發布會。
在這個內卷到極致的時代,有兩個殘酷的事實擺在車企面前,一是沒有短板、同級最強的新車才能在同質化的細分市場脫穎而出;二是車企只有打造出爆款車型,才能在弱肉強食的市場中生存下去。
iCAR V23用扎實的產品力直面這兩個殘酷的現實,做到了十五萬內最全面純電SUV。首先來看三電,iCAR V23四驅版搭載了同級最大的81.76kWh三元鋰電池,CLTC續航里程達501公里,滿功率外放電時長可達24.8小時,兩驅頂配車型的續航則為550公里。相比較而言,一些競品的電池規格普遍為32/45/50/60度,這意味著iCAR V23的續航更能滿足中長途駕車需求的用戶,并且在外放電時也能堅持更久的時間。
操控及越野性能方面,iCAR V23還還同級別、同價位中唯一配備智能電四驅的車型,四驅的用處懂得都懂,無論是提速,還是爬坡都比傳統兩驅更輕松。與此同時,iCAR V23除了常規的經濟、舒適、運動、自定義駕駛模式外,還提供針對雨、雪等低附著路面的濕滑模式,以及針對非鋪裝路面而打造的輕越野模式(含輪邊限滑)。這些駕駛模式能夠充分應對各種復雜路況,讓駕駛者在面對不同道路條件時更加從容不迫。
此外,43°接近角/41°離去角,210mm的離地間隙以及600mm的涉水深度,讓iCAR V23的越野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此外,作為一款可以不斷成長的車,日前,iCAR V23還進行了上市后首次大規模全場景OTA升級,新增了高速NOA、主駕座椅加熱記憶、無線CarPlay互聯等5項核心功能,并對多項其他功能進行了優化升級。
其中,高速NOA依托地平線J3+TDA4雙芯片與5R5V12U感知冗余方案,支持一鍵激活自主超車、智能進出匝道及彎道減速功能,還可預判大車/危險車輛并主動橫向避讓0.3米安全區。 智能座艙的升級主要是新增無線CarPlay、獨立音樂入口及小宇宙、閃電玩等輕量化應用,優化了座椅加熱記憶、空調通風模式及轉向燈交互邏輯等細節體驗。
【結語】綜合上述內容來看,當其他品牌還在吹百公里加速快0.1秒的時候,iCAR已經玩起了"用戶養成系造車"——你今天在社區提的需求,可能下個月就變成新車配置。這種玩法不僅把消費者從買家變成合伙人,更讓汽車從冷冰冰的機器變成了有溫度的共創作品,這樣一臺“大玩具”,年輕人又怎么有不愛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