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句話當中有哪些關鍵性優化調整?
南方+房產頻道的讀者可能注意到了,這高度凝練的四句話當中,第一句“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自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后,已成為中央統籌房地產行業轉型的核心政策框架,并在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央政治局會議中持續深化,配套政策從制度設計到技術路徑逐步落地,標志著我國房地產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第二句“加大高品質住房供給”,作為明確政策表述,首次出現在2024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中。此前中央文件多用“改善性住房需求”“多樣化住房需求”等表述,但政策方向一脈相承??梢姡醒雽Ψ康禺a政策的調整邏輯清晰:從“適應供求變化”到“滿足改善性需求”,最終明確“高品質供給”路徑,體現政策從宏觀指導到具體落地的深化過程。當前房地產市場已從“增量擴張”轉向“存量優化”階段,居民住房需求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中央此時提出“高品質供給”,旨在通過優化供給結構促進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同時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
市民期望開發商能向市場提供真正的好房子。 南方+ 馮善書 拍攝
第三句“優化存量商品房收購政策”,是中央在“去庫存”與“保民生”雙重目標下推出的創新政策,其提法源于2024年5月保交房會議,配套央行再貸款等工具,旨在通過政府介入加速市場出清,同時推動房地產向“住有所居”轉型。這一政策既是短期穩市場舉措,也是構建新發展模式的長期制度安排。
第四句“持續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與去年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表述相比,明顯有了新變化。這反映去年四季度以來,穩樓市各項政策顯效,房地產市場持續向著止跌回穩的方向邁進。基于對“市場持續向好”的科學研判,國家審時度勢地優化了上述表述。
新變化對房地產開發有何實質影響?
理清了政策優化調整的邏輯脈絡,有讀者可能又要問,開發商的關注焦點是賣房,而老百姓最關心的是買房,到底這四句話,會對接下來的樓市交易行情產生什么實際影響呢?
好,那筆者就分別從開發商和購房者的不同角度,為南方+房產頻道的讀者們簡單分析一下,有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指正。
首先,從開發商的角度來看,第一句話“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將意味著“開發策略轉變”。這個筆者以前在南方產業觀欄目分析過很多,大家有空可以登陸南方+房產頻道回顧一下以前的文章。眾所周知,過去開發商所依賴“的高負債、高杠桿、高周轉”模式在新形勢下已無力為繼,新發展模式強調“人房地錢”聯動,實質上就是要求開發商根據人口變化和需求匹配供給結構,不能人為造成“產能過剩”,這樣既浪費資源,又惡化市場競爭,還會給金融系統帶來風險。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其實就明確提出了“以人口變化確定住房需求”,這意味著開發商需更精準地定位目標客群,避免盲目擴張。
懂產業經濟的人都知道,“開發策略轉變”的直接結果,就是推動“產品定位升級”,引導行業向“高質量、新科技、好服務”轉型。這意味著,開發商以后需加大綠色建筑、智能社區、適老化設計等高品質住房的供給。住建部此前在《關于推動住房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提出推廣智能建造,要求開發商在技術、材料、設計等方面投入更多資源。
與此同時,市場風險也會大大降低。新模式通過完善土地出讓制度、金融監管、財稅改革等配套措施,構建長效機制,降低市場波動風險。例如,央行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為開發商提供了新的資金退出渠道,有助于緩解資金壓力。
第二句話“加大高品質住房供給”,將引導開發商聚焦當前市場需求出現的結構性機會。
隨著居民住房需求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升級,高品質的“好房子”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企業家自己撥算盤也能搞得明白,高品質住房通常具有更高的溢價空間。最近,廣州等一線城市核心區的網紅盤、銷冠盤,無不是打著綠色、智能、健康、舒適的“好房子”或“新一代住宅”的概念,從而獲得更高的售價和更快的去化速度的。特別是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高品質住房項目不僅更能吸引購房者的關注,而且有助于提升開發商的品牌形象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