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上汽集團2025年一季度交出了一份逆勢增長的亮眼答卷:整車銷量達94.5萬輛,同比增長13.3%,顯著跑贏中汽協公布的行業11.2%平均增速;凈利潤30.2億元,同比提升11.4%,在行業利潤下滑背景下更顯難能可貴。這一成績不僅驗證了其深化改革與結構調整的成效,也為二季度乃至全年發展奠定了積極基調。從行業觀察者視角看,上汽的增長動能正從三個維度加速釋放。
第一,自主品牌與新能源雙輪驅動,利潤結構持續優化
一季度自主品牌銷量占比攀升至63.6%,同比提升7.5個百分點,其中榮威、飛凡整合后的“大乘用車板塊”銷量同比增長38.47%,智己品牌憑借L6等爆款車型貢獻突出,新能源車銷量達27.3萬輛(+30%),3月單月增速超40%。這一結構性變化推動扣非凈利潤同比激增34.4%,反映出產品高端化與成本管控的協同效應。隨著全新DMH混動技術、魔方電池等核心技術的規模化應用,以及覆蓋8-30萬元價格帶的新能源產品矩陣完善,二季度有望延續量利齊升態勢。
第二,組織變革與研發整合釋放效率紅利
自2024年啟動的“大乘用車板塊”重組已初見成效,通過整合榮威、飛凡、名爵等品牌資源,統一研發總院主導的“大單品”開發模式,顯著降低研發冗余成本。同時,與華為合作的深度突破——聯合開發SAIC尚界品牌,引入IPD集成開發體系,加速智能化技術落地。首款搭載華為智駕方案的ES37車型即將量產,疊加鴻蒙生態賦能,或成為20萬級市場的現象級產品。這種“自研+合作”雙軌策略,既鞏固了技術護城河,又縮短了創新周期,為后續車型迭代儲備勢能。
第三,全球化與高端化構筑增長新空間
海外市場一季度終端交付超108萬輛,連續三年穩居“百萬輛俱樂部”,且產品結構向新能源傾斜。隨著歐洲、東南亞基地產能釋放,以及SAIC尚界品牌秋季首秀帶來的全球化智能產品線擴充,海外業務利潤率有望進一步提升。此外,智己品牌94億元B輪融資落地,加速線控轉向、數字底盤等前沿技術研發,推動30萬元級高端市場突破,形成對特斯拉、蔚來的差異化競爭。
展望二季度,上汽需在三個領域鞏固優勢:一是加快SAIC尚界首款車型的渠道鋪設與市場教育,把握智能車消費升級窗口;二是通過混動技術普及搶占 燃油車替代市場,平衡毛利率壓力;三是深化與華為在車云一體、AI大模型等領域的協同,構建“軟件定義汽車”的生態壁壘。若這些戰略節點順利落地,上汽或將在2025年重回銷量冠軍,并重塑中國汽車產業的價值鏈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