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之間,五一小長假結束了。
回顧剛剛過去的這幾天,中國車圈最為引人關注的信息,注定是各家新勢力造車,如期紛紛公布了4月的終端成績單。
非要用一句話總結,那便是:“格局看似已經慢慢開始固化,強勢選手的領先優勢還在不斷鞏固,弱勢選手的追趕依舊沒有見到太大起色。”
所以開工首日,決定來一波深度剖析。
首先,讓我們將視線聚集在吉利銀河身上,96,632輛的輸出仍然非常穩定。按照目前的狀態,沖擊年銷百萬輛大關基本板上釘釘。
而它,也是整個“大吉利”不容有失的基本盤。至于面臨最大的風險點,則是需要時刻警惕比亞迪迅速漏出“價格戰”的獠牙。
順勢,反觀排在第二位的零跑,身為“純種”初代新勢力造車中的一員,4月交付量達到41,039輛。
理性客觀地講,真的令人眼前一亮。
而以C16、C11、C10、B10四款新能源SUV組成的主力陣容,儼然成為20萬元以下細分市場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況且,不要忘記T03與C01的存在。
上海車展,隨著B01首發亮相,加之從官方獲悉B05的箭在弦上,根據朱江明的透露,今年的零跑正試圖挑戰月銷8萬輛甚至10萬輛。
野心,無疑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
無獨有偶,排在榜單第三位的小鵬,4月35,045輛的終端表現,同樣十分的穩定與亮眼。
從MONA M03,到P7+,到2025款G6,到2025款G9,再到剛剛煥新的X9,目前這家新勢力造車手中握有的幾張底牌,身處各自的戰場,都具有較強的性價比優勢。
奈何,風險點也隨之而來:“品牌形象,正在下滑。”好在,和位于窮兇極惡的中國車市站穩腳跟相比,這樣的反噬能夠接受。
而4月,理想共交付新車33,939輛,環比出現微降。
不過,我堅信,隨著L系列完成升級,其很快會迎來回暖。但必須承認的是,作為它賴以生存的根基,今年整個增程板塊的承壓,還在變得愈演愈烈。
后續,押寶純電技術路線的i8與i6,能夠取得一份怎樣的銷量表現,同樣是外界頗為關心的話題。
至于埃安,4月銷量達到28,301輛。
乍一看,不算太差,可絕沒有達到這家新勢力造車的預期。更具體而言,類似于UT般的純電小車沒有能夠賣爆,非常令人遺憾。
因此,埃安失去了一個強有力的支點。
相比之下,最近深陷輿論漩渦、鮮有發聲的小米,僅僅憑借SU7一款產品,4月交付量便超過28,000輛。
恐怖,太恐怖了。
更為可怕的是,雖然已經上市一周年,但這款產品的“大定訂單池”仍在源源不斷的擴充,處在嚴重供不應求的狀態下。第二款產品,定位中型純電SUV的YU7,上市也進入了倒計時階段。
今年,35萬輛的銷量目標,對于雷軍只能說太過輕松寫意。能不能撞線,全看產能準備了。
而在包含樂道、螢火蟲后,整個蔚來集團4月交付量終于達到23,900輛。
對此,只想說一段話“雖然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但絕沒有到脫離泥潭的時候。接下來,2025款5566能否起量,以及第二品牌、第三品牌能否給予整個公司足夠的助力,都存在極大的未知數。”
上海車展的專訪間內,李斌重申了四季度實現盈利的軍令狀。難度與挑戰,明晃晃的擺在這家新勢力造車面前。
反觀深藍,20,138輛則是其交出的4月成績單。
能夠穩定在2萬輛的“枯榮線”以上,就證明這家新勢力造車擁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而就我個人,最為關心的還是定價具有十足誠意的S09,能夠取得一份怎樣的銷量表現。
畢竟,今年的“大六座”SUV市場一片紅海。
寫到這里,接下來的篇幅,闡述的則是低于“枯榮線”的幾位選手。
首先,便是4月交付新車13,727輛的。
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009位于高端MPV板塊的持續熱銷,以及9X一經亮相迅速收獲陣陣好評,始終無法掩蓋其在20萬元-30萬元價格區間缺乏爆款的現狀。
無論7X也好,還是001,包括007、007GT,互相之間的確存在較為嚴重的左右手互博。MIX與X,身為小眾車型,注定了對于二者在銷量層面,無法抱有太大的期望。
眼下,重新梳理在售產品矩陣,營銷端劃分重點車型,將地基全力夯實,則是拋給極氪最急迫的任務。當然,背靠“大吉利”,也是它最大的底氣。
其次,將視線聚焦4月銷量11,681輛的阿維塔。
創下歷史新高,同比暴增122.6%,的確可喜可賀。但仔細研究發現,這家新勢力造車已經連續打出11、12、07、06四張底牌。
今年,如何把它們分別更好的激活,尤其是賣好增程版本,阿維塔需要好好斟酌一番。只有做到了,才有機會邁向例如月銷1.5萬輛甚至2萬輛。
不然,所謂的瓶頸依舊難以突破。
再者,則是嵐圖,4月銷量10,019輛。
沒有太大意外,主要還是依靠夢想家的貢獻。也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積極擁抱華為之后,嵐圖理應找到另一根朝前邁步的“拐杖”。
你說,煥新出發的FREE有希望嗎?
而4月,極狐的輸出為7,518輛。
對此,只能用“不溫不火”形容。從新阿爾法T5,到S5,再到考拉S,用戶認知度不高,可能是其賣車最大的掣肘。
所以,該品牌需要做的,還是營銷上的破局,以及繼續用心打磨好產品本身。
至于智己,4月銷量僅為4,366輛。
面對這樣的結果,更想情理之中。對于它愈發擔憂的點集中在,接連打出L7、LS7、LS6、L6四張底牌后,銷量端好似一直沒什么起色。
后續,一旦與華為合作“尚界”到來,智己位于整個上汽集團的戰略地位會不會動搖甚至下降,以及未來究竟何去何從,正在變得越來越撲朔迷離。
而最后的“小透明”極石,4月交付量為1,128輛。
不可否認,這家新勢力造車身處國內的機會十分渺茫。反之,位于中東以及其它海外市場,能夠沖到一個怎樣的高度,將直接決定其能否拿到“活下去”的門票。
現實,有些殘酷,可并非沒有希望。
事已至此,相信不少細心的讀者發現,4月榜單之中,并未見到鴻蒙智行的身影。是的,截至發稿,仍未等來它的成績單。
我們只是從奇瑞公布的海報中獲悉,智界的銷量僅有4,461輛。
冥冥中有一種感覺,縱使擁有華為的強勢背書,可競爭激烈的中國車市,留給鴻蒙智行的“蛋糕”總份額是有限的。僅從目前的反饋來看,它還尚處深蹲后的調整階段。
正在進行中的5月,隨著問界M8與M9的起勢,鴻蒙智行大概率會重回正軌。
雖然過程有些磕磕絆絆,但始終不要低估余承東的掌舵能力,以及這家新勢力造車改變格局的野心。
而我也堅信,2025將是格局慢慢固化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