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上海國家會展中心人潮涌動,第二十一屆上海車展以“擁抱創新,共贏未來”為主題拉開帷幕。這場亞洲規模最大的汽車盛會吸引了近1000家中外企業參展,新能源與智能化技術成為絕對主角,其中攜騰勢、仰望、方程豹三大品牌“霸館”8.1H;小米汽車展臺因免費贈送閃電黃棒球帽引發排隊熱潮;奇瑞則以近5000名海外經銷商和媒體的接待規模,展現中國車企的全球化野心。
然而對于許多品牌來說,其心中所想的大概率是熱鬧只屬于他們。根據不完全統計,有超過14家車企從參展名單中消失,其中蘭博基尼、瑪莎拉蒂、勞斯萊斯等超豪華品牌集體缺席;韓系的現代、起亞,法系的東風、標致等合資陣營也罕見退場……2025上海車展正在悄然上演一場主題為“消失的他”的大戲。
風光不在的超豪華品牌
這場系列劇的第一幕是從“C位”到“邊緣”,而主角團則是超豪華品牌們。
每逢國際大型車展,超豪華品牌往往是大眾所關注的焦點,依稀記得在上屆上海車展時,瑪莎拉蒂、蘭博基尼、勞斯萊斯與賓利、保時捷齊聚8.1H館,展臺被圍得水泄不通,現場怎一個熱鬧了得。
而本屆車展,僅有賓利在7.1H館“獨撐門面”,而保時捷則與問界、奧迪擠在5.1H館,昔日“超豪華專區”徹底瓦解。從當年的共襄盛舉,到如今只剩賓利與保時捷撐門面,且它們的展位也從C位挪至角落,這一變化令人唏噓。
那么蘭博基尼與勞斯萊斯等超豪華品牌為何紛紛缺席本屆上海車展呢?答案很明顯,它們普遍在中國汽車市場受挫了。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中國百萬級豪車市場銷量同比暴跌53%,蘭博基尼跌幅高達67.3%,勞斯萊斯在華銷量僅697輛。
個人看來,超豪華品牌的困境,既源于經濟周期下的消費收縮,更因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2025年4月21日,上海車展前夕,仰望品牌正式官宣累計銷量突破1萬臺大關,成為首個達成此成就的國產百萬級品牌!從2023年10月份仰望U8正式交付到如今突破1萬臺大關,仰望只用了17個月的時間。而作為對比,2023年時,法拉利在華銷量僅為1500臺左右。此外,本屆車展上對標邁巴赫的國產超豪華車型尊界S800只用48小時預訂量便超2000輛,充分展現出自己的恐怖潛力……這些國產高端車型不僅以顛覆性技術重塑了產品定義,更是通過技術平權策略,將原本專屬于超華品牌的功能普惠化。那句話怎么說來著?對了!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韓系與法系車集體退場
如果說超豪華品牌的缺席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畢竟人家所面向的并不是大眾,那么韓系車和法系車的集體退場便只能說是合資陣營的至暗時刻了。
其中韓系車自2002年入華以來首次缺席A級車展,當曾經的輝煌已成往事,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或將迎來終局。追憶往昔,韓系車在中國市場也不乏有高光時刻。2013年,北京現代年銷量首次突破100萬臺大關,成為繼大眾和通用之后,第3家年銷量破百萬的合資車企;2016年,北京現代年銷114萬輛,索納塔、ix35等車型風靡街頭。然而隨著眾所周知的原因,以及新能源的崛起,以燃油車為主的韓系車在中國市場普遍承壓。2024年韓系車在華銷量僅23.3萬輛,市場份額不足1%,伊蘭特年銷7.7萬輛已是“全村的希望”。
可以說韓系車的沒落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個人看來,除了政治原因之外,這背后的主要原因共有三點。其一產品力崩塌,北美版索納塔搭載2.0T+8AT,中國版卻減配為1.5T+7速干式雙離合,中保研碰撞測試中A柱變形、氣囊失效等問題頻發,韓系車“減配王”的標簽早已深入人心。其二電動化滯后,2023年韓系車企才引入E-GMP平臺的EV5、EV6,更令人無語的是其定價還普遍高于國產車30%,既然你選擇傲慢到底,就別怪國人用腳投票。根據數據統計,起亞EV5年銷僅5716輛,不及單月零頭,韓系車企寄予厚望的轉型關鍵之作銷量拉跨至此,果真是可笑可笑。其三智能化短板,韓系車在智能化領域的短板可能超乎了部分消費者的想象,其車機系統流暢度堪比“諾基亞時代”,中高端產品的語音交互能力被10萬元級國產車碾壓,請問這還怎么玩兒?
法系車的困境與韓系車如出一轍,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處境要更為糟糕。其中標致408因動力老舊、配置落伍,銷量從月均過萬跌至不足千臺;憑跨界設計短暫翻紅,卻因產品單一難成氣候;DS以“豪華”自居,卻用前驅小排量發動機對標BBA,最終淪為小眾玩物。所謂的法系情懷,終究是敵不過現實的悲歌!
車叔總結
2025上海車展的“消失名單”,揭示了一條殘酷的生存法則,即在中國市場,速度決定生死。隨著自主品牌向超豪華、全球化進擊,合資與進口陣營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壓縮。而當中國車企開始定義規則時,跟不上節奏的玩家,連退場的背影都不會被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