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價格戰愈演愈烈的中國汽車市場,“以價換量”曾是合資品牌的殺手锏。然而,一汽豐田亞洲獅、廣汽本田凌派與林肯Z三款車型,即便終端優惠高達數萬元,銷量仍持續低迷。其中,林肯Z以全系2.0T高功率發動機+8AT的配置,終端價降至18.88萬的低價策略發起沖擊,卻僅收獲月銷785輛的慘淡成績,而豐田亞洲獅、本田凌派等昔日合資熱門車型同樣深陷“降價換不來銷量”的泥潭。表面看是價格吸引力不足,實則折射出燃油車在新能源革命、消費需求迭代、品牌價值崩塌等多維擠壓下的結構性危機。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具體是什么原因讓它們越賣越慘?
一汽豐田亞洲獅
指導價:14.18-17.98萬元
亞洲獅是一汽豐田旗下的一款A+級轎車,定位介于卡羅拉和亞洲龍之間,旨在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家用車的需求,原本寄托了厚望,但上市后的實際銷量卻令人大失所望,甚至在過去的一年里,月銷量突破千輛都成了奢望。數據顯示,2024年,亞洲獅的累計銷量僅有3243輛,甚至不及速騰單月銷量的一個零頭,平均月銷量為270輛。到了今年2月份和3月份,銷量更是降至個位數,分別5輛和7輛,幾乎成為了豐田車系中銷量最差的一款。
很難想象,背靠一汽豐田的強大品牌,擁有A+級的市場定位,上市才三年的時間,幾乎是在“停產”的邊緣。更出乎意料的是,目前亞洲獅還有4萬元的優惠額度,最低起售價格才10萬出頭,即使已經降到歷史“冰點”價了,但月銷量只有區區幾輛。作為對比,今年3月速騰的銷量為19286輛。相比之下,亞洲獅的銷量實在是難看。
從官方定位來看,豐田想的很美好,A+定位可以讓豐田全面覆蓋緊湊級到中型轎車,但對于國內市場,亞洲獅太沒誠意了。亞洲獅的指導價為14.28-17.98萬元,高配車型直接對標B級車比如邁騰、雅閣、凱美瑞等,但產品力僅停留在A+級,消費者更傾向選擇成熟B級車低配版。即便目前已經降至10.18萬元起,但入門版沒有倒車影像、天窗,甚至座椅是織物的,方向盤還是塑料的,更別說什么語音控制、聯網功能了,完全沒有體現出A+級車應有的水平。
此外,2.0L自吸發動機動力平順但缺乏爆發力,與競品渦輪增壓或混動技術相比吸引力不足,再加上亞洲獅與卡羅拉同平臺,軸距相同且設計保守,被調侃為“拉皮卡羅拉”,缺乏誠意的產品自然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要知道,在目前的A+級車市場,不僅有合資品牌大眾速騰,還有自主品牌吉利星瑞、比亞迪秦PLUS以及驅逐艦05、長安UNI-V和奇瑞艾瑞澤8等車型可選,從而使得亞洲獅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市場地位愈發顯得黯淡無光。
廣汽本田凌派
指導價:11.98-16.98萬元
作為廣汽本田專為中國消費者打造的車型,凌派曾在緊湊型家用轎車市場上獨領風騷,月銷過萬是常態,可以與豐田、日產及大眾等品牌的同級別車型并駕齊驅,成為眾多消費者的首選。然而,2019年凌派采用了三缸發動機,從此凌派的口碑徹底被敗壞,月銷量從數萬輛急劇下滑至最低只有20多輛,即使后來推出了1.5L四缸發動機的混動版,而且目前可享受最高3萬元的優惠,最低起售價已降至8.98萬元,依然無法挽救凌派。
數據顯示,在2020年11月凌派的銷量還能突破萬輛大關,達到10202輛,但此后便持續下滑。盡管偶爾能見到6千多輛、7千多輛甚至8千多輛的銷量,但始終未能重返萬輛巔峰。到了2024年之后銷量更是慘淡,大部分月銷量都在二到三位數上,在12月達到最高,銷量為4049輛,而到今年1月又下滑至843輛,2月份和3月份只剩了兩位數,銷量分別42輛和21輛。這一連串令人失望的數字無疑揭示了凌派在市場上的逐漸失寵。作為對比,今年3月大眾朗逸、日產軒逸、吉利星瑞的銷量分別為24042輛、20784輛、15210輛。
凌派的官方指導價為11.98-16.98萬元,目前全國范圍內的最低經銷商報價已經降至8.98萬元起。這樣的價格優惠力度在表面上看來,確實極具吸引力,但如果將凌派與同級別競品進行對比,就可以發現,雖然凌派在實用性配置上表現出色,但面對市場上自主品牌或造車新勢力,其配置水平確實顯得相對保守。這些競品車型比如比亞迪秦PLUS、吉利星瑞、小鵬MONA M03等,往往更注重高科技配置的融入,例如智能互聯系統、語音控制系統、智能駕駛等,這些恰恰是追求科技的年輕消費者所青睞的。
此外,動力方面也稍顯遜色,凌派提供1.0T燃油和1.5L混動兩套動力系統可選,但在當今的市場環境下,這兩套系統都面臨不小的挑戰。尤其是1.0T三缸發動機,由于其市場接受度相對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凌派的市場競爭力。雖然還有1.5L四缸油電混合發動機可選,4.71L/100km的WLTC綜合油耗也比較出色,但受限于不能充電且難以與插電混動和純電動技術相提并論,使得該系統在如今追求環保和節能的市場中顯得競爭力不足。凌派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重回銷量巔峰,需要在動力系統、配置升級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提升和改進。
長安林肯Z
指導價:23.58-36.58萬元
Z作為林肯國產后的首款轎車,曾被寄予厚望,但現在卻面臨著降價以求生存,不降價則坐以待斃的尷尬境地。目前,林肯Z推出限時一口價,起始售價調整至18.88萬元,比23.58萬元的指導起售價下調了近5萬元。然而,盡管其定價親民,也挽回不了銷量慘淡的現狀。數據顯示,在2025年第一季度,林肯Z的銷量持續低迷,1-3月累計銷量為2120輛,其中,3月銷量僅為785輛,相比上市初期的月銷2000輛左右,2025年銷量已跌至三位數,降幅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林肯Z上市之時,朱梅君表示,作為豪華品牌,打價格戰不是林肯該走的路,一個品牌應該堅持自己的節奏和路線,探索客戶真正的需求。但林肯終端卻沒有繼續走“林肯該走的路”,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妥協。數據顯示,2024年,林肯在華累計只售出了5.68萬輛,不足凱迪拉克的一半,甚至不足寶馬3系銷量的五分之一。頻繁以“一口價”促銷,導致消費者對品牌價值產生質疑,陷入“越降越無人問津”的惡性循環。
從產品角度看,林肯Z在豪華車市場中具有一定的競爭力。終端價下探至18.88萬,與邁騰、帕薩特重疊,車長4982mm,軸距2930mm,大尺寸的中控屏和豐富的車機生態,以及2.0T+8AT的變速箱配置,都顯示出其誠意。然而,若以入門款車型計算,加上購置稅、保險及其它附加費用,最終落地價將很可能超過20萬元。這一價格水平,消費者更傾向用同等預算選擇免購置稅、低能耗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型,比如比亞迪漢EV、小米SU7。再加上如今消費者更關注智能化體驗、用車成本,而林肯Z難以滿足“科技平權”時代的新需求。
比如智能化方面,林肯Z的L2級智駕、卡頓車機系統,與國產新能源車型比如小米SU7的激光雷達+城市NOA形成代際差距,年輕用戶轉向更具科技感的選項。動力方面,林肯Z提供了2.0T燃油版和2.0T油電混動版兩種選擇。燃油版車型雖然擁有強勁的動力表現,但7.13L/100km的綜合油耗在新能源車型比如比亞迪漢DM-i(油耗4-5L、售價20萬級)面前成為硬傷。而混動版雖然WLTC工況下的百公里油耗僅為5.99L,但售價突破30萬級,性價比失衡,而且品牌影響力遠不及BBA,甚至遜于凱迪拉克、沃爾沃、雷克薩斯等品牌,使得消費者在相同預算下,更傾向于選擇性價比更高或品牌力更好的車型。
車叔總結
從林肯Z、亞洲獅到凌派,燃油車的困境不僅是單一車型的失敗,更是傳統工業邏輯與新能源時代用戶價值的全面沖突。隨著中國新能源品牌的這把降價火越燒越旺,合資品牌在中級車市場的日子也開始變得難過起來,無論是曾經的傳奇車型還是強大品牌,只有不斷提升產品和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才能在當下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不然就會像上面三款車型一樣,逐漸失去往日的風采,甚至瀕臨停產或退市。最后,車叔也奉勸大家,在購車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對于銷量直線下滑的車型,一定要考慮周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