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開跑。機器人與馬拉松選手同場競技。機器人中途可以換電池嗎?腿長、腳大的機器人跑得越快嗎?機器人需要穿跑鞋嗎?當我們在關注機器人跑半馬時,我們在關注什么?
2小時40分42秒,“天工”率先沖過人形機器人半馬終點線
4月19日7時30分,20支人形機器人“跑者”參賽隊和人類馬拉松運動員從北京亦莊南海子公園前出發,跑過泡桐大道,與涼水河為伴,機器人和馬拉松選手共同跑過全長21.0975公里的賽程,最終抵達終點通明湖信息城。按照比賽規則,每個參賽機器人依次起跑,出發時間間隔1分鐘,原則上不超過2分鐘。
4月19日10時11分左右,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迎來首位撞線“選手”——天工Ultra,用時2小時40分42秒。
視頻來源:新京報我們視頻
圖片來源:北京亦莊
4月19日,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天工Ultra首個沖線。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4月19日中午,人形機器人半馬冠亞季軍出爐:天工隊(機器人:天工)、小頑童隊(機器人:N2)、行者二號隊(機器人:行者二號)分別獲得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的冠軍、亞軍、季軍。
此次奪冠的“天工Ultra身高約1.8米、體重約55公斤,今天不僅將時速從6千米提升到最高峰值12千米,還通過搭載“一腦多能”“一腦多機”的通用具身智能平臺“慧思開物”變得更聰明。天工隊發言人魏嘉星說:“為在此次馬拉松中取得優異成績,我們攻克了本體的穩定性、輕量化設計、關節長時間運動易發熱等硬件難題,還通過優化運動控制算法進一步增強了關節協調運動能力、步態協調能力和復雜地形通過能力等。
據介紹,在此次比賽中,天工Ultra通過無線領航技術完成跟隨導航和長程路徑規劃,自主實時調整奔跑方向和速度,完成馬拉松賽事。
同時,工程師針對機器人本體和一體化關節的穩定性和耐熱性做了比較好的提升,并且通過能耗系統的優化和快速換電的技術,讓它能有更強的續航能力。在機器人的平衡性、步態規劃、上下肢的協調方面,也做了運動控制算法的提升,讓它跑得更穩定、更靈活,適用于復雜的戶外環境。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本次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的參賽“選手”來自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職業大學等高校,也有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研究機構、企業的機器人。
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開跑 N2,機器人中途更換電池。視頻來源:新京報我們視頻
與人類馬拉松有補給站類似,機器人半馬也有多個補給站,參賽隊伍可以在這里為機器人更換電池或更換機器人。根據競賽規則,比賽過程中,鼓勵參賽隊機器人全程奔跑,鼓勵參賽隊不更換電池,不更換機器人。
值得關注的是,更換機器人或更換電池需要向隨行裁判示意,并經隨行裁判同意后進行換電、更換機器人的操作。換機器人須罰時。
參加機器人半馬的“選手”外形各異、能力不同,身體素質也不盡相同。比賽將依據參賽隊名次高低,評定冠軍、亞軍、季軍,并安排完賽獎、最佳耐力獎、最佳人氣獎、最佳步態獎、最佳形態創新獎等專項獎。
機器人要“跑馬”,田徑運動員們怎么看?吳艷妮、何杰等名將怎么說。戳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