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上海車展期間,長城汽車副總裁馮復之、執行副總經理譚建、商業化總經理陳佳等,與我們展開深度對話,闡述了在渠道變革、技術布局、用戶服務及品牌戰略等方面的規劃與思考。
01 直營模式與數字化渠道:構建用戶觸點的“1+1>2”效應
面對變化迅速的國內市場,長城汽車正加速從傳統經銷商體系向“直營+經銷”雙渠道模式轉型。
長城汽車副總裁馮復之強調,直營模式的核心在于通過數字化手段擴大用戶觸點,實現服務、品牌與價值的一致性。
作為長城汽車第一個擁有數字化渠道能力的品牌,魏牌目前已擁有超700家線下觸點,其中直營店達337家,經銷商門店近300家,計劃2025年將數字化渠道擴展至500家以上,覆蓋300個城市。
對于“直營與經銷如何協同”的問題,馮復之表示,直營體系聚焦商超等高流量場景,而經銷商則依托區域優勢,雙方通過數字化系統實現客流與服務的雙向導流,最終形成“1+1>2”的渠道網絡效應。
例如,“長城智選”已入駐核心商圈,未來將通過統一的企業形象與空間設計標準體系來強化高端調性,并與商場深度聯動,打造沉浸式體驗空間。
02 品牌向上:以技術深耕與長期主義破局高端市場
對于品牌向上攀登的過程,譚建指出,魏牌的使命是成為“科技先鋒”,其品牌向上的底氣源于長城汽車的“長期主義規劃”基因。
在技術層面,魏牌依托Hi4智能混動四驅、NOA高階智駕等底層技術,持續迭代智能化能力;在市場層面,全新車型高山MPV預售26小時訂單突破8000輛,使得藍山穩居細分市場前三寶座,更印證了產品競爭力。
馮復之也補充道:“長城的技術底層不僅包含硬件性能,還有持續升級的算力平臺,這是我們沖擊高端市場的核心武器。”
面對激烈的新能源市場競爭,魏牌選擇以用戶需求為導向,而非單純追逐銷量。
為了這個目標,團隊采用了全新的管理模式,將目標聚焦于“有質量的市場占有率”,并通過透明化戰略共識,確保從管理層到一線銷售均圍繞品牌向上目標協同發力。
03 用戶服務:數字化重塑效率與體驗
魏牌將數字化能力視為提升用戶體驗的核心抓手。
陳佳提到,通過全鏈路數字化系統,品牌可快速響應用戶需求。
在現場陳總也與我們分享了一個小故事:一位用戶為給孩子送生日禮物,緊急訂購了一輛藍山智駕MAX版。系統實時捕捉需求后,工廠優先排產,物流同步協調拖車資源,最終實現“從下線到北京上牌僅用9小時”的極致效率。
此外,直營體系使品牌直接觸達用戶反饋,推動產品快速迭代,例如藍山新配色與高山功能優化均源于用戶建議。
譚建透露,調研顯示直營店顯著提升了用戶對魏牌高端定位的認知,品牌首觸提及率上升30%。
未來,魏牌計劃進一步打通線上線下觸點,構建從產品到服務的全場景數字化閉環。
在討論會的現場,針對銷售團隊管理與服務標準化問題,馮總還提出了一個顛覆性理念:“我們不稱他們為‘銷售’,而是‘產品體驗官’”。
他們的核心任務不是推銷,而是關注用戶全鏈路觸點,通過專業服務建立信任。
為實現這一目標,魏牌將一線員工的業績評價目標與用戶滿意度深度綁定,并通過數字化工具實時同步戰略目標,終端人員可隨時查看產品迭代動態,確保與用戶溝通的信息一致性。
04 未來布局:AI賦能與生態協同
面對行業智能化趨勢,魏牌正將AI技術融入研發、生產、銷售全鏈路。
譚建表示,AI不僅是產品升級的方向,更是組織能力進化的驅動力。例如,AI助手可輔助研發團隊分析用戶需求,縮短決策周期。
此外,長城集團在生態布局上堅持開放態度,既深耕安全與核心技術,也探索跨領域協同。例如通過媒體與用戶觸點的深度聯動,構建品牌影響力。
馮復之還透露,魏牌正探索與第三方服務商合作,例如接入更多充電平臺、拓展車機生態應用等,但涉及用戶數據與車輛安全的領域,長城還會堅持自主研發,品牌認為這是長城的底線。
挑戰與展望:
盡管渠道變革與市場擴張面臨管理一致性、員工培訓等挑戰,但魏牌團隊展現出強烈的創業心態去面對這些困難。
馮復之坦言,變革需要時間,但為用戶而改變的初心不會動搖。
隨著直營體系的成熟與技術的持續突破,加以以用戶為中心,以技術為基石的戰略藍圖,魏牌正朝著“中國高端新能源品牌標桿”的目標穩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