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汽車產業站在電動化與智能化的十字路口,豐田掀起的此輪本地化變革正引發行業震動。
近日開幕的2025上海車展,合資車企們不約而同地重點宣傳了自己的本土化方針。
事實上,跨國車企推進本地化,不是新鮮事。但過去十幾年來,一系列“換湯不換藥”的表層創新讓中國消費者早已審美疲勞。
但豐田卻沒有陷入這種桎梏,而是通過鉑智7、bZ5、鉑智3X等具備一流競爭力的本地化成果,讓中國消費者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覺。
日本企業有一個習慣,它們不會輕易宣揚自身的某件事情。當它們開始宣揚一件事情,往往只有一種可能,就是這件事情已經真正做到位了。
在2025上海車展上,豐田正式宣布了“立全球 更中國”的本地化戰略的全新升級和系列舉措。豐田將加速推動與中國發展速度適配的全維度企業變革,實施管理、研發、產品、生產、銷售、服務、合作等全產業鏈的本地化升級。同時出展的,還有bZ家族全矩陣、活動和城市兩大系列市銷車全新改款等。
為什么豐田的本地化工作能夠做到位?其靠的不是戰術層面的努力,而是戰略層面的決心;靠的不是“去豐田”式的改變,而是“更豐田”式的堅持;靠的不是妥協,而是乘勢而上。
本地化成色有多高?不是戰術,而是戰略
此前,跨國車企在中國的本地化基本停留在表面——增加中文標識、調整外觀設計、推出中國市場專屬配置等。例如將軸距加長視為本地化精髓,以“中國紅”配色作為本地特色。但這些淺層次的本地化做法,在電動智能時代已顯力不從心。
在2023年上海車展,豐田汽車公司副社長、中嶋裕樹曾表示:“在中國的開發,一定要在中國執行。”2025年上海車展前夕,中嶋裕樹再次表態:“豐田一直強調為了中國客戶去進行中國本地化開發,圍繞‘本地化經營’我們一直在盡可能地和本地供應商進行充分的合作,利用更多的本地人才進行產品的研發和制造。”
豐田此次的本地化戰略升級,不是戰術層面的小打小鬧,而是戰略層面的顛覆重構。從更中國的管理體制、更中國的事業布局、更中國的研發體系到更中國的產品、更中國的供應鏈/銷售體系,豐田扎根中國的目標不變,但中國含量飆升。
2025年3月,廣汽豐田鉑智3X上市,這款電動汽車是中國首席工程師(RCE)柳文斌帶領團隊聯合本地供應商共同研發的產品,也就是說,柳文斌是鉑智3X的研發負責人。
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下稱“IEM by TOYOTA”)總經理小西良樹表示,RCE就是中國的首席工程師,他要對未來產品的開發負最大的責任。一定要讓最了解中國的人做中國車型的開發負責人,這是豐田今后必須執行的方針,不能丟失關鍵的中國元素。
豐田內部一直有“CE(首席工程師)制”,CE是車輛研發的總責任人,從商品企劃到生產、銷售等一切的內容,擁有全部的責任和權限。如今,豐田在中國建立中國人擔任車輛開發負責人的“中國首席工程師(RCE)制度”,以準確地把握中國市場環境。
不僅是已經上市的鉑智3X,車展前夕開啟預售的bZ5、車展首日全球首秀的鉑智7,以及下一代卡羅拉,都由中國首席工程師主導研發。隨著RCE體制建立,中國工程師實現從“執行者”向“決策者”的角色轉變。
除了RCE制度,豐田還將IEM by TOYOTA與一汽豐田、廣汽豐田、比亞迪豐田的研發中心進行統合,將原本分散的中國R&D集中在一個平臺上,建立起中國獨立的研發體系,并將研發決策權從日本總部轉移至中國。
通過構建ONE R&D研發體制,豐田可以與一汽集團、廣汽集團、比亞迪等本地伙伴一起,發揮各自優勢,跨越公司壁壘,開展人才交流與培養,以綜合實力,更加快速、效率地,推動智電技術的研發。
在“本地化經營”理念下 ,豐田進一步完善BEV產品矩陣,bZ家族5款產品齊聚2025上海車展豐田展臺,包括已上市車型鉑智4X/bZ3/鉑智3X/bZ5,以及全球首發車型鉑智7,覆蓋SUV、轎車、跨界車等多個產品線。
本地化效果怎么樣?不是“去豐田”,而是“更豐田”
戰術層面的本地化與戰略層面的本地化,雖然都叫本地化,但二者的最終效果可能天差地別。
面對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合資企業如果一味跟隨,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是不可取的,會陷入邯鄲學步的戰略誤區,將本地化簡單等同于對中國企業做法的復制粘貼,拋棄了自身長期積累的基因優勢,這種做法也許暫時能拉動產品銷量,但品牌后續將被迫陷入同質化內卷的泥潭之中。
對于豐田而言,戰略層面的本地化非但沒有弱化自身的優勢基因,反而延續甚至強化了自身的優勢基因。
從企業初衷看,豐田通過本地化進一步踐行企業理念。在全球,豐田一直以“成為當地最好的企業”為愿景,以“量產幸福”為使命。如今,本地化讓豐田能為中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力量,給中國客戶帶來更多價值。
根據中國地域特征和市場需求特點,豐田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的動力系統選擇,促進在中國實現碳中和。例如,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消費者對增程車型的熱情高漲,豐田也計劃推出增程車型。
中嶋裕樹表示,豐田認為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也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不管是REEV(增程車型)還是PHEV(插混車型)甚至是BEV(純電車型),最終的選擇權在客戶手中,豐田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為顧客提供豐富的選擇。
在2025上海車展,豐田展出的bZ3福祉改裝版車型,是在聽取行動不便人士、老年人及相關機構的意見的基礎上進行的開發,是豐田在國內第一款通過安全測試,并取得正式公告的副駕駛位旋轉座椅的純電動福祉改裝車。
除了提供福祉產品,豐田在聽取中國聲音的基礎上,自2024 年5 月開始在北京、7 月起在廣州、成都、蘇州,8月在海南等地逐步開啟福祉車租賃服務,并與網約車運營平臺探討約車服務的模式。
從執行過程看,本地化強化了豐田汽車的基因。安全安心、品質可靠是豐田自創業以來就堅守的基因,也是豐田在全球獲得成功的關鍵。如今豐田在中國的本地化,不僅沒有削弱自身的基因,反倒進一步延續乃至強化了自身的基因。
豐田中國總經理李暉表示,中國RCE都是本地的開發者,對中國情況非常了解,光了解還不夠,他們對豐田的文化、豐田的DNA理解也非常深刻,將兩者結合起來融入到他的開發和設計當中去,這是豐田現在大力開始做的。
在電池安全上,鉑智3X電池已提前滿足2026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并通過了多項嚴苛測試。在輔助駕駛安全上,鉑智7基于豐田制造核心的“高品質、安全安心”的理念,對于廣受好評的鉑智3X所搭載的,相當于端到端智能駕駛輔助技術進行了全面升級,帶來了堪比老司機的安心駕駛感受。
豐田還是會堅持最基礎的對于安全、安心方面的標準,所以也會對合作方提出高標準的要求。不僅僅是零部件,包括電池等相關技術產品,也都會在保持安心安全的基準上和本地供應商展開更加豐富的合作。中嶋裕樹在采訪中表示。
從市場反應看,本地化提升了豐田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力。作為由中國RCE主導研發的車型,鉑智3X上市不滿一個月,大定就超過15000臺,成為爆款車型。在鉑智3X之后,bZ 5也獲得市場關注。
本地化動因是什么?不是妥協,而是乘勢而上
從時機上看,豐田的本地化正當時。一方面,如今在中國推進本地化,能夠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從而支撐豐田的中國事業乃至全球事業進一步發展。
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100萬輛,并是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年度達產1000萬輛的國家。近幾年來,新能源補貼政策雖然已全面退坡,但得益于前期有效的政策扶持,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仍然迅速。
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天津)有限公司聯合相關單位發布的報告顯示,2024年組合駕駛輔助汽車市場滲透率達57.3%,功能正從單一場景向全場景覆蓋快速演進。在智能座艙方面,2024年新車滲透率攀升至73%,功能體驗正加速邁向性能卓越、體驗愉悅的全新高度。
“中國在智能化、電動化方面處于領先的位置,如果我們的產品能夠受到中國消費者的喜愛,那也一定能夠獲得全球市場的青睞。”豐田汽車公司社長佐藤恒治在2025上海車展前這樣表示。
另一方面,經過十幾年發展,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鏈更加完善,在中國推進本地化的客觀條件也比早年更加成熟。
為了能夠給中國用戶帶來領先的智能服務,豐田2024年與騰訊集團開啟戰略合作,結合騰訊的AI大模型、云計算、數字化生態等優勢能力,與豐田的SDV等豐富的出行相融合,讓廣大豐田車主能夠享受到更加個性化、多樣化的移動出行體驗。
2025上海車展全球首秀的鉑智7,是豐田首款搭載鴻蒙座艙的D級BEV轎車,標志著豐田與本地伙伴在智能座艙方面已展開了更深層的合作。
在L4級自動駕駛方面,豐田與小馬智行聯合推出的Robotaxi出行服務目前已經覆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累計行駛里程近4000萬公里,讓越來越多中國用戶體驗到了面向未來的出行方式。
在全球車企中,豐田是唯一一家多路徑技術路線均衡發展的公司。截至目前,豐田電動化車型全球范圍銷售了超3000萬輛。這意味著,豐田有足夠的技術和產品線的戰略縱深,有能力深入?、高效地與任何其他企業展開各類型合作。
結語:合資困境等來破題者
當全球汽車產業站在電動化與智能化的十字路口,豐田掀起的此輪本地化變革正引發行業震動。這種“全球資源+本地洞察”的做法,既避免了新造車企業因技術積淀不足導致的品質波動,又跳出了傳統車企“一刀切”導入全球車型的過時老路。
近年來,隨著自主品牌的崛起與新勢力企業的沖擊,外資車企在中國的“合資模式是否已過時?”的爭議甚囂塵上。豐田如今的本地化變革,既是對產業轉型的回應,更是對合資模式未來可能性的探索,展現出合資模式仍有旺盛的生命力。